24小時電話
            15882407776

            當前位置 :主頁 / ICU裝修 /

            ICU裝修

            目的:重癥監護病房ICU的設計規范已經存在的ICU和將來建設的ICU模式。這些設計標準并不一定能提高患者的治療結果,但可以使空間和設備資源達到最優化配置。

            1.設計隊伍:

            A、應反映出醫生、護士、管理者、建筑技術人員的綜合需要,以及安全、防火、防疫的需要。
            B、設計人員應從該醫院ICU的病員來源、預期床位使用率、周轉率、特殊功能需要(如針對傳染病的防護、通風等),支持設施(如中心實驗室、藥房、放射科等)和未來發展空間,綜合考慮ICU的設計。
            C、設計隊伍應包括科主任、護士長、醫院管理者、建筑設計師、技術工程師,并廣泛征詢其他醫生、護士、甚至患者,以及其他醫院的ICU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以確保設計方案滿足預期的功能。

            2. ICU整體計劃和各區域設計

            A、預先規劃ICU模式(綜合或多單元模式)、床位數量(推薦多單元ICU的每個單元8-12張床位)、探視探訪制度、設備需求(護士站數量、儲物間數量、設備數量、員工數量、管理和繼續教育需要等)。
            B、ICU應實行控制出入制度。不允許出現穿行、自由出入ICU的情況。物品供應和醫務人員通道必須與探訪通道分開。
            C、地理位置盡可能選擇在采光、通風良好處。
            D、與電梯、急診室、手術室、放射科、實驗室盡量接近。

            2.1患者區域的設計
            A、病房的分布必須使患者被安置在工作人員任何時間可直接目視范圍,特殊情況下為間接目視(通過可視監測器),以保證日常和緊急情況下的患者安全。
            B、最佳設計為從中心護士站可直接目視患者,多單元模式下為分護士站可直接目視管理范圍內患者。
            C、滑動的玻璃門和隔斷應滿足上述要求并有利于緊急情況下迅速進入房間。
            D、患者呼叫信號、監護設備報警信號和電話鈴聲可能惡化ICU內的休息環境,某些情況下可能引起投訴。應設定在合理范圍(國際噪音會議推薦在緊急治療區域白天不得超過45分貝,傍晚40分貝,夜晚20分貝。大多數醫院該區域噪音水平為50-70分貝)。
            E、地面覆蓋物應選擇可吸音材料,并考慮感染控制、清潔維護、設備移動的需要。天花板和墻壁應選擇高吸音材料和結構。柜子、玻璃門、非直對的房門設計均有利于消除聲音傳導和折射,減低噪音水平。

            2.2中心站

            A、中心護士站應提供舒適的工作條件,能滿足全體員工的工作需要。如果為分護士站,每個護士站應能提供大部分中心護士站的功能。
            B、提供充足的照明、墻壁鐘。有自動化辦公條件的應提供足夠的空間放置計算機和打印機。應為醫生和護士提供足夠的工作平面和座位。提供充足的文件架放置全部常用醫療文件,方便工作人員隨時取用
            2.3 X線閱片區域應提供閱讀和儲存影象資料的區域,有適當尺寸的閱片燈箱和明亮的光源。

            2.4工作區域和儲物間
            A、應設置在ICU內或緊鄰ICU,可設置壁櫥存放監護設備。
            B、搶救車和除顫器放置在可迅速移動的位置。
            C、設立單獨的配藥區域,包括冰箱、可上鎖的柜子存放控制藥品、帶冷熱水的水槽。面積至少4.5m2。有足夠的臺面便于準備藥品,有足夠的柜子儲存藥品和器具。
            D、如果是可關閉的房間,應有透明的玻璃墻,可以在準備藥品期間觀察到患者,以及確保只有準許進入的人員在內。

            2.5接待區
            A、每個ICU應設置接待區以控制來訪人員進入ICU內。理想位置是每位進入ICU的來訪人員都要經過該區域才能進入ICU內。
            B、接待區與ICU應有電話或內部通訊系統聯結。
            C、最好工作人員入口與來訪人員入口分開,如果必要應保證來訪入口的防護安全。

            2.6特殊操作室
            A、如果有必要設置特殊操作室,應位于ICU內或緊鄰ICU。
            B、應考慮到患者從ICU內、外都可以迅速進入。
            C、面積應足夠放置需要的設備,包括完整的監護系統、儲物柜、急救支持設備,以及考慮安全性。
            D、工作平面和儲物應充足,保證工作人員不離開房間就能完成所有設想的操作。

            2.7清潔室和污物室
            A、清潔室和污物室應分開并不能相通。均需提供良好的溫度控制。
            B、污物室應有空氣外排裝置。地面無接縫以利于清潔。
            C、清潔室用于存放清潔和消毒的物品。儲物柜和架子應與地面距離足夠高,以利于清潔。
            D、污物室應有冷熱水槽和地漏。分別安置帶蓋容器盛放不同的廢物。有指定容器盛放被人體組織和體液污染的物品。提供特殊容器盛放針頭和其他尖利物品。

            2.8設備儲存
            A、必須提供一個區域儲存暫時不用的大型設備,空間應有利于進入、存放和取出。
            B、提供足夠的插座用于設備的充電、檢測。

            2.9營養準備區
            A、應設置一個營養準備區域,具有操作平面、冰箱、微波爐、冷熱水槽、制冰機。冰箱不能放置實驗試劑。
            B、洗手池應在室內。

            2.10員工休息區
            A、在ICU內或緊鄰ICU應提供舒適、私人的休息環境。有鎖柜子、淋浴設施、衛生間。提供冰箱、微波爐、食物儲存、充足的座位。
            B、與ICU內有電話或內部通訊設備。內部應有緊急事件警報燈。

            2.11會議室
            A、位置應便于ICU員工使用。
            B、與ICU內有電話或內部通訊設備。內部應有緊急事件警報燈。
            C、會議室可能有多功能用途,如內部學習、繼續教育、多科會診等。
            D、理想的會議室應能存放醫療和護理參考書籍文獻,電腦、電子教學設備。

            2.12探訪休息區/等候區
            A、每個ICU內或臨近處應提供探訪休息或等候區。座位數量應為病床數量的1-2倍
            B、應提供公用電話和便餐、電視和/或音樂設備。提供公用衛生間、飲水機。
            C、暖色調、非直射陽光、窗戶、地毯的設計應考慮。多樣的座椅包括長沙發、直背椅、躺椅可考慮。
            D、科普資料、醫院介紹、社團支持資料應提供。推薦有單獨的家庭商討房間以保護隱私。

            2.13患者轉運通道從ICU轉入轉出患者的通道應與其他公共通道分開,以保證快捷通暢。

            3.床位周圍設計

            A、以能支持所有需要的治療功能為目的。
            B、 每個床位的地面空間應能放置患者治療可能必需的所有設備和人員。大病房型ICU每個床位應至少20m2。分隔型ICU每個單元應有24 m2,寬度最少4.5m,除外附屬設施(衛生間、前廳、儲物柜)。單間型ICU每間最少有24 m2,包括前廳。每個前廳最少1.85 m2,提供洗手、更衣、儲物。如果提供衛生間,必須為個人使用。
            C、 在ICU內必須在每個病床旁設置心跳驟停/緊急警報器按紐。在中心護士站、員工休息室、會議室等任何ICU內的房間都能聽到警報。警報的來源處應能識別。
            D、 應考慮床旁電腦終端、患者對講系統的設計。
            E、 應提供儲存私人物品、治療設備的空間。如果在床旁儲存藥物、注射器,應有加鎖的柜子。
            F、 應盡所有的努力為患者和員工提供盡可能不緊張的環境。因此,ICU的設計要考慮自然采光和風景。在盡可能多的房間里設置窗戶,使患者能分辨日夜。防火材料的窗簾可以吸收聲音、美化環境及調節光線。窗戶的設計應考慮耐久和易清潔,應制定定期清潔計劃。
            G、其他應為患者提供的設施包括鐘表、日歷、或公告牌、連接收音機/電視機的枕邊揚聲器。電視要放在患者夠不到的地方,由被允許的人員控制。如果有可能應在每個房間設置電話。
            H、舒適性考慮還包括為患者建立隱私保護。簾子、門、屏風都可以控制患者與周圍環境的接觸。床邊應備有折疊椅供家人探視。房間的顏色也可以考慮選擇能使患者安靜和休息的色彩?;颊呖梢姷膲Ρ谏峡梢园卜艌D畫。

            4.功能支持設施

            A、每個ICU應有完善的水、電、氧氣、壓縮空氣、負壓吸引、照明和環境控制系統,為正常和緊急情況下對患者提供治療。這些設施必須能滿足或超過管理機構的標準。
            B、一個多功能柱(自立的、天花板吊裝或地面安裝的)是最好的方式,電源、氧氣、壓縮空氣、負壓吸引、溫度和光線控制都可以在這里得到。多功能柱應可接近患者頭部,便于需要時緊急氣道管理用。如不能安裝多功能柱,應把功能設施安裝在接近患者頭部的墻壁。
            C、功能支持設施的配置應考慮將來升級的可能,設計時及時向管理部門了解醫院的升級信息。

            4.1電源
            A、每個ICU的電源應是獨立的支線,主電源應有應急后備電源,以備突然斷電使用。ICU內每個插座應有各自的斷路開關,保證工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接觸。
            B、每張床位推薦配置16個插座,床頭插座距離地面0.9m。床旁和床尾插座應接近地面,以防電線絆倒。

            4.2水源
            A、每個ICU應有單獨的閥門,以備水管破裂時用。
            B、水槽大小應使水不飛濺為度,水龍頭應有以肘、膝、足或自動控制的開關。位置應在兩張病床間,或進入病房處。水槽的設計是院內感染控制的關鍵內容。
            C、如果病房內設衛生間,應有便盆清洗設備,包括冷熱水和足控噴頭。

            4.3氧氣、壓縮空氣、負壓吸引裝置
            A、采用中心供氧和壓縮空氣,氧氣和壓縮空氣標準參照相關規定。
            B、每個床位最少需要2個氧氣接口;必需1個壓縮空氣接口,最好2個。
            C、每個ICU和醫院總工程室應有可視的和可聽的高、低壓報警設備。
            D、所有區域必須設置手動閥門并明示位置,以備火災、泄露、修理時關閉。
            E、每個床位最少3個負壓吸引接口,終端負壓最少達290mmHg。當負壓低于194mmHg應有可視報警。

            4.4照明

            A、通常的頭頂照明和環境光線應能滿足日常護理操作,也應為患者創造良好柔和的休息環境。
            B、最好把光線調節裝置放在該病室外,以利于夜間盡量少打擾患者。日間全部照明亮度應小于30fc,夜間持續照明小于6.5fc,短時照明小于19fc。
            C、緊急時和操作時應用的單獨的照明燈應置于天花板上,照明應大于150fc。
            D、應設計床頭閱讀燈,但不能干擾監護設備和床的移動。照明小于30fc。

            4.5環境控制系統

            A、在任何時間都要保持適當和安全的空氣質量。
            B、最少需要每房間每小時6次完全的空氣交換,包括每小時2次與室外的空氣交換。
            C、中央空調系統和氣體交換系統的空氣必須經過適當的過濾。
            D、空調和暖氣設計的目的是使患者舒適,每個病房的溫度是可單獨調控的。

            5.生理監測功能的設計

            A、每個病床應有的監測能力包括顯示和分析1個或多個心電導聯、最少2個壓力監測、直接或間接動脈血氧監測。這些參數應能以數字和模擬兩種形式提供可視波形、數字頻率、高/低和平均值。每種監護設備必須有紙上記錄功能。
            B、報警設置應良好設定,可視可聽,且不能立即清除。
            C、床旁監護設備應易于接近和觀看,且不能干擾接近和觀看患者。床旁護士和其他工作人員應能掃視觀察患者的監護狀況。通過中心監護臺或床邊監視器應可同時觀察所有患者的監護狀況。
            D、所有監護設備不能代替床邊觀察患者。
            E、監護設備放置處的承重能力,以后可能增加的設備,以及承重結構的持久力都應考慮,相應的空間設計和電力負荷都要考慮。(參考潔凈室http://www.iwuchen.com/)

            5.1心電監護儀
            A、可以1或多導聯連續顯示心電波形。
            B、有完備的報警設定和記憶功能。
            C、根據需要配備壓力檢測功能。
            D、呼吸功能參數包括脈搏氧飽和度、ETCO2、呼吸頻率等。
            E、心輸出量和血流動力學監測。

            6.計算機化設計

            A、計算機化患者資料管理越來越流行,提供無紙化數據管理。床旁終端使工作人員可以在床旁獲得盡可能豐富的資料,包括醫囑命令、自動記錄監護數值、實驗室數據、X線、各種報告等,并可以減少錯誤發生。
            B、應具有數據可移動功能(傳送到辦公室、其他科室等)

            7.語音通訊系統

            A、所有ICU應具有內部通訊設備,提供中心護士站與病房、會議室、員工休息室等地點的語音聯絡。探訪等待區域、輔助區域也應包括在該系統。必要時關鍵部門如血庫、藥房、實驗室也應包括在內。
            B、某些通訊可以增加可視方式以減少噪音。
            C、除了標準電話系統,每個ICU應有內部與外部應急通訊方法,以備常規系統失靈(如停電)。

            8.實驗室

            A、所有ICU應有24小時實驗室服務。
            B、當醫院中心實驗室不能提供隨時服務時應建立ICU內或緊鄰的實驗室,提供最需要的生化檢驗、血氣分析、血液分析。

            9.醫生待診室

            當住院醫生24小時在院時,應提供ICU內或緊鄰的待診室。提供衛生間、浴室,有電話和/或內部通訊系統連接,心跳驟停和緊急警報也應連接。

            10.管理人員辦公室

            A、通常應設計醫生和護士管理人員的辦公室。
            B、應足夠寬敞,能允許小規模會議、會診,和患者家屬談話。

            x
            手機
            電話
            微信
            QQ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视频_欧美俄罗斯40老熟妇_自拍在线观看国产 操b_看中国黄色一级片